订阅
小说阅读网 万万没想到,这次轮到成都了。 截至8月31日24时,成都阳性感染者共766例。 疫情三年,即使见多了大风大浪,成都这个数据,依然非常不容乐观。 从整体来看,成都疫情,增长非常迅猛。 8月25日爆发,到31日,短短几天,呈爆发式增长。 更糟糕的是,疫情仍处于上升期。 一时间,成都进入高度警戒状态。 成都市发布公告: 9月1日至4日,全市开展全员核酸。 9月1日18时起,全体居民原则居家。 非必要不离蓉。 除保障市民生活的基本设施,娱乐场所等暂停营业。 双流机场、天府机场取消70%左右的航班。 成都面对的,是一场硬仗。 这段时间,它一直在过五关、斩六将。 酷热、限电,让这座城市刚经历完一次大考。 然而,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,疫情的考验,又不期而至。 这座城市的人,正铆足了劲,咬紧牙关,应对挑战。 这几年,我们看过太多城市应对疫情。 看多了,人也麻木了。 可是成都,依然值得被书写。 在过去的这大半年,它的艰与难,积极与乐观,值得被看见。 成都的疫情,今年已经不是第一次。 所有人的反应,都熟练得令人心酸。 封控的消息传来,这座城市立即展开了行动。 静态第一天的三环路,和昔日热闹繁华的对比,被按下暂停键的成都,看得人泪目了。 原本熙熙攘攘的春熙路,商铺关闭,流动人口大大减少。 唯有进行核酸检测的人,排起了长队。 市民表示:只有核酸检测点和商超,才有人。 作为一个拥有21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,吃喝,成了市民最关心的问题。 刚得知封控消息时,成都人民,也着实慌了一把。 市民像拔河一样,很快把市场的猪肉购买一空。 店里装菜的框子,每一个都空空如也。 超市的禽类柜台,简直比人的脸还干净。 家家户户的冰箱里,比超市的货柜货源还充足。 后备箱也装满了菜。 有人笑称,这是属于成都人的疯狂星期四。 可以看出,封控的消息,对市民冲击还是很大的。 但很快,成都市商务局局长就发声了。 不必抢购囤积。 全市备货充足,外卖买菜平台按2~3倍量加大配货量。 商超、农贸市场正常营业。 这些保障,无疑给了市民一颗定心丸。 疫情没那么可怕,只要生活得到保障,他们相信,安静待在家,就能捂死病毒,热闹的成都,将重新回归。 按下暂停键那刻,成都人,展现出惊人的团结、无私与豁达。 成都地铁接到了一位婆婆的来电。 她老伴儿要做透析,但因疫情原因,老伴儿在小区出不来。 一位叫杨磊的志愿者,帮忙带出了老人,又叫车把老人送进医院。 来回3次的车费,全是杨磊出的。 老两口一直要塞钱给他,却被杨磊拒绝。 老人说:如果不是杨磊,老伴儿有可能就把命都丢了。 不能让娃儿既出力又出钱。 这则电话录音,让人十分动容。 谁都知道,志愿者工作,意味着辛苦、风险,意味着和家人聚少离多。 可杨磊和妻子,义无反顾地为自己的城市出一份力。 孩子尚年幼,他们只能强忍不舍,投身大义。 在成都,像杨磊夫妇这样的人,还有很多。 成都,连续一个多月的高温。 两位志愿者,中暑晕倒。 身旁的市民,帮她们脱下防护服,有人用纸壳等替她们降温。 这些画面,看得人很揪心。 酷暑天,谁不愿意待在家吹空调看电视。 可没有工资,没有奖金,没有回报,她们依然选择站了出来。 家人当然会担心,她们也自然会紧张。 可每一份力量,都是为了城市更快恢复正常。 网上有一张图片。 一位医护人员,衣服浸透了汗水,印出他背上的唐老鸭图案。 那是两个女儿,为爸爸打气画在背上的。 他是孩子的父亲,也是城市的守卫者。 他的城市生病了,他一马当先,冲在前面。 高温之下,揭开防护面罩,脸上是密密麻麻的汗珠。 随时可能掉进眼睛里,辣得人生疼。 可即便这样,还是要坚持。 因为有人需要他们。 有人脸上“烙”上了深深的口罩印。 有人晕倒在工作岗位。 有人离开家,直接住进封控区。 这是个炎热无比的季节,高温炙烤着川渝大地。 可在这座城市最需要的时候,我没看到任何退缩。 哪怕深夜核酸,突降暴雨,核酸检测点的雨棚被吹翻。 暴雨中,市民和医护志愿者,依然同心协力,整理好之后,继续核酸。 也有抱怨,可没人认怂。 这是所有成都人,心照不宣的默契。 他们相信,自己爱的城市,会重新焕发生机。 他们确信,响应号召,定能克服艰难。 而这座城市,终将迎来自己独有的烟火气,迎来自由的号角。 在网上看到一张图片,形象地概括了成都在过去几个月的艰难。 疫情、高温、限电……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 7、8月那场几十年难遇的高温,让电力大省四川供电骤然紧张。 企业停产,写字楼停电。 顶着酷暑做核酸,是成都人最酸爽的体验。 普通人的生活,举步维艰。 我看到,在某公共充电站,等候充电的网约车和出租车早已排满。 很多司机,甚至要等一个通宵才能充上电。 充不上电,第二天就没法接活,没有收入。 漫长等待背后,是为了生活在妥协。 限电之后,火锅店员直接给冰块和纸板扇风降温。 热闹繁华的太古里商圈,黑黢黢一片。 写字楼限电,打工人有的用冰块降温。 有的扛着主机回家工作。 什么也挡不住成都人工作和生活的劲头。 哪怕前方困难重重,他们依然充满希望。 天塌下来,一天为被。 人倒下去,以地为床。 笑一笑,再大的困难,也能挺过去。 嚼碎艰难,依然往前飞奔。 在这短短几个月时间,我深深感受到了成都的魅力与魄力。 没有哪个城市,像现在的成都一样,如此艰辛,却充满温情。 成都一直是一座充满人情味的城市。 就像它的食物,火爆但充满烟火气。 高温、疫情、限电……成都今年拿到了一手很难的牌。 可关关难过,关关过,雄关漫漫,亦灿灿! 成都人,骨子里是带着乐观与豁达的。 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。 巴中医护人员奔赴成都支援。 目光所及之处,人头攒动。 广安市邻水县、内江、中江等县市核酸采样团队,纷纷出征支援成都。 就如同兄弟姐妹一般,也许平时会有些磕磕绊绊,也许也会嘴上不饶人。 可到了需要的时候,他们会拉起你的手,把你拖出泥潭。 这是巴蜀之地的人民,刻在骨子里的信仰。 医疗队出征,普通人,也在尽力发出微光。 饭店老板制作了370份饭菜,送给辛苦工作的大白。 一场善良与善良的双向奔赴,让人看到城市的希望。 这是成都人的义气。 你们守护城市,我们给你当后盾。 不求出名,更不求回报。 唯一的想法,就是为自己热爱的城市,出一份力。 我们看到,一次次灾难,总有无数人挺身而出,充当这座城市的脊梁。 灾难面前,他们将怨气化为段子,自我调侃。 有人给抢菜的朋友支招,去附近餐馆囤菜。 思路打开。 有人还在分享好吃的外卖,让人垂涎三尺。 尽管生活艰难如旧。 他们始终积极向上。 不是毫无畏惧,更不是盲目乐观。 在无法避免的灾难面前,他们吞下苦难,义无反顾地往前走。 这苦难,也就化成了前行的动力。 这座城市的人,向往巴适、安逸。 可他们从不畏惧挑战,更不失勇气。 天灾、人祸,他们硬着头皮闯了过来。 过去是这样,现在和将来,依然会是这样。 高温晒不化意志,疫情打不倒决心。 跨过一重一重难关,我相信,成都会熬过去的。 哪怕要让渡一时的自由,哪怕要承受经济的损失。 阴霾散去,天,终将放晴。 正如汪国真的那句: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,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。 我坚信,这一天,很快会来的。 成都,加油! ◇参考来源: 红星新闻《成都:本轮疫情形势异常复杂严峻,共报告阳性感染者766例》 锦观新闻《汗水、勒痕……他们脱下防护服瞬间令人落泪》 微博视频号@澎湃新闻、@中新视频 抖音@中国新闻网 ![]() |
10 人收藏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收藏
邀请